高通、英特爾分別加入鴻蒙、歐拉系統,意味著什麼?

華為成為國產作業系統的主力,和統信軟體,銀行麒麟等國產作業系統廠商一樣,華為也為國產作業系統的崛起提供重要保障。

華為分別研發了鴻蒙和歐拉,這兩大作業系統無一例外都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作為開源的系統平台,迎來了很多廠商的適配接入。其中高通、英特爾分別加入鴻蒙、歐拉系統。國外巨頭為何這麼做?這意味著什麼?

高通,英特爾接連行動

論作業系統實力,美國企業的話語權是非常高的,微軟的Windows壟斷了PC端作業系統市場,谷歌和蘋果壟斷了移動端作業系統。這三家公司加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作業系統格局。

但國產作業系統開始登上大舞台,就拿華為來說,其自主研發的鴻蒙和歐拉便有足夠的潛力和實力。

鴻蒙已經實現商用,並完成1.5億台設備量的升級。歐拉也從伺服器作業系統升級成為了數字時代的生態底座。毫不夸張地說,有了這兩大作業系統的支持,華為在軟體產業的發展是一片光明的。

展開全文

當然,作業系統的發布是一回事,生態的發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只有足夠多的廠商接入鴻蒙,歐拉,才能實現真正的崛起。在這方面,高通,英特爾公司接連行動。

首先是高通,高通驍龍晶片已經接入鴻蒙系統生態,支持在鴻蒙系統手機中運行。華為發布的P50和部分P50 Pro手機便採用了驍龍888 4G晶片,在部分平板設備中也選用了高通的晶片產品。

這說明高通不僅恢復向華為的供貨,而且高通也專門為鴻蒙系統適配了晶片。否則驍龍晶片未必能在鴻蒙系統手機中運行。

其次是英特爾,英特爾正式簽署了歐拉系統的貢獻者許可協議,成為開源歐拉的一員。華為對歐拉的定義是數字時代的生態底座,在廣泛的交通、電力、政務、通信等設施中,都可以用上歐拉作業系統,國內已經有廠商基於開源歐拉打造出自主作業系統。

英特爾加入歐拉倒是讓人感到意外,畢竟英特爾主營晶片設計,製造業務,還有自主可控的X86架構,是世界領先的巨頭。

高通,英特爾接連行動,各自加入了鴻蒙和歐拉,這兩大國外巨頭為何這麼做呢?

從高通的角度來看,接入鴻蒙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華為晶片訂單。華為遭遇的晶片變局相信大家早有耳聞,高通是目前唯一一個可向華為供貨的晶片供應商。

華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手機發布,面對如此難得的機會,高通不可能放棄。只要能向華為供貨晶片,就能進一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相比這樣的機會,接入鴻蒙只是小事。

而英特爾接入歐拉恐怕也有自己的考慮,世界上主流的架構包括英國的ARM和英特爾的X86,除此之外RISC-V架構也逐漸成為了一大選項。

英特爾失去了蘋果訂單,在晶片製造業務上停留在10nm,如果連架構市場也失去的話,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英特爾肯定不希望後續的情況發生,於是選擇加入開源歐拉社區。這麼做可以為英特爾提供在中國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市場的機會。結合X86架構帶來的優勢,英特爾能實現多樣化的計算生態布局。

國外巨頭加入華為生態系統意味著什麼?

開源鴻蒙,歐拉迎來國外巨頭的接入總歸是件好事,這也是華為將鴻蒙和歐拉捐贈出去的初衷,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行業巨頭,廠商加入其中,一起發展開源系統的生態社區,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實現多贏。

由此可知,國外巨頭加入華為生態意味著將迎來更大的生態建設保障。一款作業系統能不能成功,不是看有沒有發布,而是看有多少用戶量。而決定用戶量的關鍵因素就是生態,所謂的生態包括開發者,應用廠商和用戶等等。

除了讓鴻蒙,歐拉迎來生態保障之外,也會讓更多的廠商考慮接入。畢竟就連高通,英特爾這種具有龐大影響力的廠商都成為開源社區的一份子,其它廠商肯定也會考慮加入其中。

這樣的情況相信還會持續發生,果不其然,鴻蒙,歐拉開源社區又迎來更多的支持。

歐洲開源社區Eclipse 基金會正式宣布,推出基於開源鴻蒙打造的Oniro作業系統。據悉,這款Oniro作業系統同樣採用了分布式設計,可以連接不同的設備。核心理念和Harmony OS一致。

另外, 歐拉已經和俄羅斯作業系統廠商base alt展開合作,兩國之間將開源鴻蒙和歐拉作為推動合作的重要平台。

總結

鴻蒙和歐拉正不斷擴建生態環境,迎來一個又一個廠商的接入。要知道這兩款作業系統的發展時間非常短,卻已經展現出驚人的潛力。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它們一定能成長為世界級的作業系統,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

連結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