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要以貌取人,這樣做好像是片面的、膚淺的。
但是,「相由心生」又確有道理,人的外表就像一面鏡子,內心世界總能通過其外在表現體現出來。
當然,能夠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判斷其內心世界,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在感情世界裡更是如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一個男人愛不愛你,都藏在了他的長相里。
以貌取人在心理學上是有根據的
所謂人的「外貌」特徵,不僅僅指他的長相、衣著,更主要的是能夠通過一個人的外貌,看到其內心的心理及思想活動。
比如:眼神、動作、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語速等,都是表達內心世界的媒介。
在心理學角度來看,以貌取人是有道理的,我們常說的「一見鍾情」,就是心理學原理,講的就是「首因效應」。
展開全文
首因效應屬於社會心理學范疇,也叫首次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初次見面時,對彼此形成的第一印象。
這一印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後的交往意願,也就是說,第一次見面時的印象最為深刻,如果印象好,有可能繼續交往,反之,則不會。
雖然,以貌取人不單單指第一印象,但是如果用心觀察,在戀愛之初,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總能通過其外在表現,判斷出他是不是真的愛你。
男人愛不愛你,藏在他的長相里
01)、當一個男人真正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無論他怎麼矜持、不好意思表露,他的眼神,表情總會出賣他。
當然,若是一個男人已經不再愛你了,無論他怎麼偽裝,怎麼掩飾,你總能看出破綻,前提是你得有以貌取人的能力。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與自己的得意徒弟唐晶相戀十年,因為彼此的熟悉、了解,所以兩人在一起時配合非常默契。
賀涵和唐晶的語言溝通也是點到即止,對方就完全能明白他的意思,甚至有時候,話不必多說,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搞定。
這只能說明他們之間熟識的程度而已,並沒有更多的信息流露。
02)、賀涵和唐晶在一起,也和工作時的樣子無異,准確地說,他看唐晶的眼神,更像是師父看徒弟,上司看下屬。
賀涵在唐晶面前,永遠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從沒見過他失態、或者不合適的舉動,永遠是一幅翩翩君子相。
當賀涵遇到了羅子君,他的一切都變了。
他不再是那個公司高管的形象,而更像是鄰家哥哥,對羅子君更是照顧有加。
賀涵可以還著玩具去陪剛搬家不適應的平兒,可以去老卓那裡煮好菜給羅子君送過去,可以為了羅子君做任何事情。
更離譜的是,羅子君要去蘇州做市場調研,賀涵告訴她天氣有變,羅子君忙於工作,並沒在意,夜裡暴雨如約而至,羅子君沒能買到回程的票,於是搭了輛黑車。
結果那輛黑車壞在了高速路上,在這個大雨滂沱的夜裡,身處異鄉的羅子君絕望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那個熟悉的身影映入了她的眼簾,賀涵打著傘向她飛奔過來。
03)、賀涵一見面就沖著羅子君一通訓斥,嫌她不聽勸阻,非要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乘坐黑車是很危險的事,被雨澆透的羅子君狼狽至極,已無力辯解。
賀涵的發火、生氣,不是真的生氣,而是一種因愛而生的擔心、牽掛,她的怒氣里透出心疼,他的責備里透著關愛。
不管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如果不是真愛,哪能冒著大雨開車從上海趕往蘇州,如果不是真愛,誰又能讓自負的賀涵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親自前來。
一個男人是不是真心愛一個女人,不必在乎他說什麼,真的要看他做什麼,他所做的,才是他真實的長相。
學會以貌取人的能力,可以不錯失愛,不錯過愛
作為女人,要具備一定的以貌取人的能力,這樣就不容易被虛情假意的男人哄騙,就不再輕信男人的花言巧語。
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至少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真愛,值得我們愛的,我們就要更加珍惜,不會因為錯過而後悔。
如果對方只是假意迎合,逢場作戲,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慧眼,識得他們的真面目,不至於把感情錯付。
毫無疑問,以貌取人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我們可以看破不說破,但不能連看破的能力都沒有。
人們常說,女人是能耳朵來戀愛的,我們若是具備了以貌取人的能力,就能做到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