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又一波降溫來臨,不少地區已經零下10度!

面對嚴寒,除了翻箱倒櫃找出厚實冬衣外
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
這些取暖器也紛紛「登場」
重要提醒
使用這些取暖器
一定要小心「低溫燙傷」
關於燙傷,可能很多都以為被熱水、熱湯燙到還會燙傷起泡,其實低溫也會導致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比如,天氣變冷時有些人睡覺時喜歡在被窩里放熱水袋、熱寶取暖,睡著後熱源位置長期不變,可能就會產生水泡,這樣的燙傷叫做「低溫燙傷」。

展開全文
低溫燙傷的特點
- 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
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
- 損傷面積不大
表面看似不太嚴重,但創面深,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
- 容易忽視其危害
燙傷後處理不當,可能會並發感染,加深創面,以及形成慢性潰瘍。
低溫燙傷發生原因
- 取暖不當
由於條件有限或者生活習慣,有的人喜歡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熱敷貼等直接接觸皮膚取暖。
- 感知確實病人護理不當
此類多為半身麻醉患者、部分肢體部位無知覺人員、糖尿病患者、截肢病人,為了緩解肢體末梢發涼,家屬或陪護人員使用暖水袋、熱水瓶等墊在肢體下,長時間接觸造成燙傷。

- 電子產品引起
如:正在充電的充電寶、電池,長時間充電下通話的手機等,若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燙傷。
- 中醫艾灸及物理治療
此類低溫燙傷的創面多位於穴位,大多是因為治療安全距離及治療時間沒有把控好造成的,有的患者自己誤操作造成,有的是技師技能培訓不到位,操作不當造成的。
如何處理低溫燙傷
- 降溫處理
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的部位,降低傷口的溫度,如果發現燙傷脫皮的現象,改用浸泡的方式進行降溫,降溫時間應在15~20分鍾為最佳。
- 消毒殺菌
在降溫過後,使用碘伏或者生理鹽水進行消毒殺菌,以免傷口感染。
- 適量塗藥
塗抹適量的燙傷膏,能夠有效止痛,並促進傷口細胞的修復。
- 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燙傷情況比較嚴重,燙傷部位的皮膚呈紅褐色或灰色,並且燙傷面積過大,無法自行處理,建議立即就醫治療。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