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吃可能會致癌?!別再害人害己~

每當熱乎乎的飯菜端上桌,我們都會迫不及待的先來上一口,尤其是火鍋、烤肉,熱騰騰的就非常有食慾,特別是請客吃飯時,常常會客套一句:趁熱吃,實際上,溫熱 的食物吃到胃裡確實會比較舒服,但如果吃得太燙,並不是什麼好事,可能會致癌!

吃過熱的食物,不僅容易燙傷黏膜,國際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更是將飲用超過65℃的「非常熱」的飲品歸類為「可能致癌」的行為。

食道癌成了中國最普遍的四種癌症之一,發病率位居世界首位,與這種飲食習慣恐怕不無關系。

1、過熱過寒都會有礙健康

長期吃過熱過燙的食品,可以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造成物理性損害,形成慢性口腔黏膜炎症、慢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病程日久,甚至可以發生癌變。如在飲酒或吸菸同時飲過熱的茶水,則對上消化道、口腔等處損傷更大。

同樣,如果吃過於寒涼的食品,可使消化道內的溫度急劇下降,胃腸的血管迅速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使生理功能失調,影響人體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使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胃酸、胃蛋白酶、小腸澱粉酶、脂肪酶以及膽汁、胰酶的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展開全文

此外,胃腸道由於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變得蠕動失控、運動失調,日久可以誘發慢性胃痛、腹痛、腹瀉以及營養不良等疾病。

2、健康身體從拒絕「趁熱吃」開始

胃黏膜是胃內與食物接觸最多的部位,是胃部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一旦胃黏膜受損,就會出現打嗝、反酸、胃脹、胃痛等不適。

保護胃黏膜,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吃過燙的食物。食道是連接咽喉和胃部的器官,它對溫度較不敏感,所以很多人在吃燙食時,只會覺得嘴燙甚至舌頭起泡,當下卻不會覺得食道或胃有什麼不舒服。而事實上,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都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至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就容易灼傷。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在飲食上應該這樣做:

熱茶熱湯要冷點再喝。用七八十度水剛泡出來的茶,不要立馬喝下,最好等上幾分鍾。

吃飯要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再好吃的東西,都不要狼吞虎咽,才熱乎著、特別燙嘴就囫圇吞下,這樣既是對美食的褻瀆,也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負責任。

猴頭菇有養胃護胃的功效,有胃部不適的人群可以食用猴頭菇。猴頭菇具有降低胃酸的功效,能通過降低胃酸來保護胃黏膜,因此,猴頭菇對因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酸高所導致的不適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猴頭菇、香菇中的多糖能有效保護腸胃,而低聚糖等益生元能促進腸道環境的有益菌繁殖。

更多養胃護胃方法、健康管理秘籍、疝氣治療科普歡迎前往中極健康管理,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

連結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