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缺點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提到老師,必是知識飽滿、樂於育人、循循善誘的人。

小時候,將醫生推崇為白衣天使,教師則是辛勤的園丁。長大後,就知道了,哪有那麼偉大,這倆更是完成本職工作而已。當然,他們救死扶傷、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還是值得尊敬的。

時代在演變,隨著相親市場的發展,有著寒暑假的老師,居然在婚戀市場上成了香餑餑。一方面說明社會上就個人而言的工作時間並沒有減少,教師每年多出來了3個月假期,就顯得該工作性價比極高。另一方面,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學校)的工作崗位,一般不會裁員、辭退,也就是沒有失業風險和中年危機。

此外,加上工作體面、每周可能才一天有課時、有開發副業的時間、便於培養和培訓自己的孩子、方便照顧家庭等等,女教師居然在多個未來好媳婦的調查中一直排名第一,男教師的性價比也比較靠前。

在《女醫生、女教師、女公務員、外企女白領,哪個相親時更受歡迎?》中做過調查,你看哪個選項得票最多?

我這過了40歲看問題,自然跟過去自己的認知有很大不同,大家參考即可。

當然,本文不是寫老師多麼循循善誘的,盡管教師節剛過,本文有點挑他們的「刺」。也主要是跟大家共勉,尤其對於孩子即將/已經讀書的人。

小學時,我做了6年學習委員、4年語文數學雙科課代表、2年班長、1年大隊長。也經常幫老師和校長辦事,因為成績好,整體對老師的感覺沒啥遺憾和缺點。

唯一在差不多5年級時,有個老師在早讀課老叫我跟另一個同學,倆人去幫他們辦公室打熱水。其實這熱水要走到教學樓之前的蠻遠的食堂去打,我們的教室又在五樓,來去得一刻鍾。後來就成了慣例,每天需要我們去打水。

偶爾有一天可能什麼原因請假,我就沒能去幫他打水。但第二天再去時,這位王老師跟我說了一句話:「小施啊,你是不是想和平演變?」我是莫名其妙的,那時候也不懂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繼續微笑著打水去了。

差不多又過了好多年,我才理解了老師的大致意思,可能他正好學到了這個詞語和當時的宣傳精神,他也是跟我開了個玩笑,只是說明昨天倒開水時發現沒人去主動打好了。

展開全文

現在2021年,都三十年過去了,我覺得這位教地理的年輕教師王老師,當初有3點值得改進:

1,他不該用學生聽不懂的敏感的政治詞語來逗小學生;

2,你可以自己打水,願意幫其他老教師打水也行,卻不能一直讓學生幫你做免費勞動力;

3,打水就打水,你別老不換人,你好歹讓同學們輪流來,別盯著這倆學生一打就是一年。

當然,這位王老師目前即使還沒退休,也快了,我不是過分批評,只是就我的印象中的小學里的事情,他這個操作給了我深刻印象。大家也注意下,我這是「好孩子」的印象,跟差生的應該有些不同。

到了初中,初中的老師在我印象中比較嚴格,可能名師出高徒?物理、英語老師都比較嚴格,罵人是常有的事。化學老師比較學究,只講課程,其他不廢話。數學老師比較細心,已經很多公式需要強大的邏輯配合細致的計算,才能得到結果。

最和善的是語文老師,確實循循善誘,我就是那時候在他課堂上聽講了很多題外話,而喜歡上其他語文內容的,比如《滕王閣序》,我倒背如流。

大家可能也聽過滕王閣序,但你要知道這篇駢文為何叫做「序」,它是誰的序?其實這首《滕王閣序》是王勃的《滕王閣詩》的序。詩是他提前一天到達南昌後,先寫好的。我們來欣賞一下。

滕王閣詩

(作者: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初中還行,回憶滿滿,有開始喜歡的女生了。三年做了兩年班長,成績也算名列前茅,雖老考不到第一名。我終於發現了比我「聰明」也就是學習好的人了,這傢伙學啥都快,又快又准。當然,至今也不知道他周末是否在家刻苦,還是跟我們一樣玩得多,總之後來這位大概35歲博士畢業,回老家進了公立醫院。

要說不好的印象,並不多,初中有個副校長兼書記,跟校長平級的水平了,應該是團支部書記。因為我是班長,又在團裡面做個小頭頭,這位職位比較高的我們叫書記的老教師,差不多50歲出頭的樣子,經常讓我做些瑣事。

盡管他只做政治課的老師,但卻讓我工作日的每天中午後的大概1:20去他的宿舍門外叫醒他。有時叫一兩聲他還不醒,需要連續大聲甚至敲門叫。我初二就這麼叫了他一年。

這位書記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待人接物,比如每當有人幫他做了事他都會感謝,感謝常用的一句話叫做:「人民會感謝你!」

毫無疑問,我現在2021年了,回憶那時候,具體就這個「叫醒」事件,實際上你設置一個鬧鍾甚至不醒就不停的鬧鍾即可,為何需要我這人肉鬧鍾每天跑過來叫你呢?

也因為這些瑣事到位了,關系就近,所以我在學校里暢通無阻,幾乎算各個老師的紅人,班主任也對我比較好,本身就班長。班級第一批團員,書記問我們班需要幾個入團,我說來15份吧!遂就隨手拿了15份回班級,我就挨個發給了跟我關系好的同學。第一批就比別的班大概5個名額要多了不少。所以,這「午覺叫醒」的付出,可能也是領導有意為之的。

接下來,我們初三那一屆6個班算300個學生吧,就10來個考上了當地城裡最好的高中,我就在其中。其他人一半讀中專、技校去了,一半直接就不上學、工作去了。

這就來到了高中,高中8個班,學霸比較多,果然如此,我也就物理比較突出,語文和化學中上,英語和數學中等甚至偏下。各科150分總分750,我一般580分上下,在班級里50個同學中大概排名15-20名。到了高三我才幾次模擬考試擠進了前十名,能考到600分出頭。

當然,物理是最好的,這個我之前講過,物理課代表就我的同桌,我經常150分的卷子考145分,他正常都100-130分,尤其十條不定項選擇題,我幾乎全對,他跟其他人一樣大多全錯。但無論如何,大家可以看出來,高中我不是學霸,頂多算個瘸腿。

高中印象不好的老師是畢業班時候的班主任,這傢伙到現在我都對他沒好感覺。雖然是高三畢業班的班主任,他也是語文老師,但他專門利用「高三」這倆字,老斂財。當時我並怎麼懂,這位姓翟的老師,經常盯著某些同學猛批評,並且明白無誤說自己的家庭住址。後來這些同學的父母去他家裡拜訪了之後,他此後就換一批人。

搞了半天,他主要假借幫你填高考志願的由頭,來問家長索賄。我那個時候可是剛正不阿、正氣凜然的頂點,不屑於讓父母來送禮,我還發誓過:「我這一輩子也不會送禮!」

這位班主任就問我:「你的高考志願誰幫你填呢?」

我回道:「我自己填。」

班主任翟老師氣得臉色發青,罵我大逆不道,說從來沒見過我這樣的學生。

也不知道是不是沒送禮或者跟這位老師有了這個過結,我後來高考確實也沒考好,幾門發揮失常,才考了540分。

但即使如此,我入學後還是大學班上的第二名,我們班的分數線才490來分。但高考志願確實是我自己去填的,當天其他49個同學都他們的父母來填寫,而且他們每家都是在跟班主任商量後填寫的。

當然,這班主任確實有很多不為人師表的地方,跟年輕女教師男女關系不行,還經常騷擾女教師。有次中午回學校,大家都看到了,他在校門口跟一位年輕女教師吵鬧,要打人家,將女教師的褲子都撕掉了,然後倆人都坐在地上,還扭打。

下午他還繼續來上課了,後來學校好像也沒處分他。真是那個時候的奇葩,但我那時也不是太懂,心思更多在學習上。

2021年了,這位人品很差的高三班主任,估計現在都不在世了。但他給我當初的心靈留下了灰暗的一筆。我都不管他啥男女關系、調戲女教師的,就他將高三畢業班和填志願當作斂財工具,就這一點,我覺得他也不一定是特例,而是全國都常見的例子。這是他們的最大缺點之一了。

再往後,2002年之前的四年大學生涯,因為跟班主任/輔導員基本不接觸,各科任教老師也就講了課就走,好印象壞印象都不深。也就沒啥可說的了。也許要如果讀研的話,在碩士期間的導師,有可能會留下不少記憶。但我畢竟沒有經歷,寫不了。

最要寫的就是大學就業辦的老師,歸學工處的黃老師負責,這黃老師就是本校本系比我們大了四五屆的留校師兄。他對就業幾乎一竅不通,就有個小本子,上面很多當地民企和小國企的聯系方式。對我們的就業和職業指導,不但有限而且沒啥幫助,他自己就不是會找工作的人。

所以,大學就業辦老師,不會指導就業,這是通病,也是缺點之一。

畢業後,再下次接觸老師,就是我為人父後,接觸幼兒園、小學、初中以及一些培訓班的老師了。

因為這些後面的老師,我是以家長身份接觸的,他們大多我的同齡人或者學弟學妹,我不便於去評價,但主要有一兩個教學方法我來說下不足。

我女兒小學時候的英語老師,實際上就剛畢業的一大學生,默寫和批評孩子還是很常見的。作業布置得太多,實際上這是教學水平差的做法,喜歡每天布置大量的作業,試圖通過孩子大量的勤奮來撐起成績,從而看不出來她任課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好壞。

實際上她不是特例,我們剛做領導的人也如此,事無巨細且吹毛求疵去安排和追蹤手下工作的細枝末節。這就是為了用巨大的工作量和自己的觀察仔細,來試圖克服自己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的不足。

所以,新老師、無能的老師,喜歡多布置作業。這是定律,大家自己做了老師、主管,就明白了為何會如此了。

到了孩子初中,我要說的是語文、英語和數學老師當下共同的缺點,這個缺點我們當初的老師很少發生,就是作業做好後,老師自己不批改,甚至標准答案也不公布,而是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批改,並寫明錯誤原因、用另一張新紙訂正好了貼上去

你都難以想像,自己寫了篇作文然後自己修改,並寫明為何這麼修改的原因;數學作業,不批改,只寫了答案,然後你學生自己去訂正;英語,也是給個答案,然後你訂正並寫明為何做錯了……沒見過這麼懶的老師。

我想不是具體學校的問題,因為不同城市很多孩子的作業和考試皆如此。可以說這二十幾年來,沒見過這麼懶惰的老師,放學那麼早,很多不教,自己倒成了相親市場上的香餑餑,你這辛勤的園丁還是園丁不?

當然,也不是一棒子打死,我的力道也不夠,我只是說我看到的。我女兒還有個道法老師,這老師專門讓同學自己去找2個或者4個其他同學,湊成什麼三人組、五人組,然後共同在周末、平時、節假日一起做個什麼活動、寫同一篇作文、做同一個PPT,等等。看起來是團結同學,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

但這明顯就是個人的胡弄,你在疫情之年這前後接近2年的時間,搞這些東西,不合適。且大家都不是小時候農村一個村上的過家家上學,家庭地理位置離得比較遠,不方面一起做這些活動。

本身有些參加升學記分的校外活動就必須要做,你一個道法老師個人還來增加負擔。比如一句話新聞,學生個人就可以完成挑選、摘錄、感想,你非要2人、3人去做一個PPT,你真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還覺得自己很正確。道法老師就是我們小時候思想品德課的老師,現在上得比較多,一周差不都要2次課。

網上那麼多的家長作業就不談了。但,老師,並不是上令下達的二傳手,老師是教授知識和培養人才的人。

以上我幽哥跨度40年說了不少老師的壞話,我還是用一句最近的時髦用語,來結束今天對教育者的感言,希望他們越來越好。

「Educators, always remember that right now, someone out there is a betterthinker because of you.”

「教育工作者要始終記住,此時此刻,有人因為你而成為更優秀的思想者。」

教育工作者,要做一個為人師表、循循善誘、辛勤勞動的文化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好吃懶做急功近利的崗位、一個相親市場上的香餑餑。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

連結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