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作為全球最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
2020年全球新增宮頸癌達到60萬例,新增死亡人數達到34萬例,發病率、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四。
《柳葉刀》最新研究:真實世界數據表明,HPV疫苗大幅降低宮頸癌發病率
2021年11月3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登了一篇新的論文,這篇論文主要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和英格蘭公共衛生局,來探討HPV疫苗與宮頸癌發病率之間的關系。
研究小組通過數據對比,他們將2008年英國開始HPV疫苗免費接種計劃之前和之後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病率數據進行分析。
他們評估了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居住在英格蘭的20-64歲女性的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數據。
數據顯示:比起尚未接種HPV疫苗的參考隊伍對比:
展開全文
在12-13歲時接種疫苗的宮頸癌發病率降低了87%,宮頸癌前病變發病率降低了97%;
在14-16歲時接種疫苗的宮頸癌發病率降低了62%,宮頸癌前病變發病率降低了75%;
在16-18歲時接種疫苗的宮頸癌發病率降低了34%,宮頸癌前病變發病率降低了39%。
自從英國開展HPV疫苗免費接種活動後,年輕女性患上宮頸癌、宮頸癌前病變發病率也大大下降,尤其是12-13歲的接種疫苗的女性。
不過數據也同時反映了一點—-即便疫苗接種免費,但接種率依然未能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15歲女孩接種率90%的目標。
所以,這也說明,即便實施了HPV疫苗接種,但要想徹底消滅宮頸癌,依然任重而道遠。
比起其他癌症,宮頸癌是少數不多、可預防的癌症
引起子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的首要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也就是說HPV,尤其是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
不過要知道:HPV疫苗注射並不是直接預防了宮頸癌,而是預防了HPV病毒,它在臨床上的全稱為人乳頭瘤病毒,本身屬於球型DNA病毒。
在其感染之後,可導致黏膜鱗狀上皮增殖,比如常見的尋常疣、性傳播疾病尖銳濕疣等,都和HPV感染有關。
近些年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女性宮頸癌的發生,與HPV也有密切關聯。
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的宮頸癌患者大約有11萬左右,在這些患者中超過86%以上都感染了兩種HPV病毒,也就是16、18型HPV,這二者都屬於高危型的HPV病毒!
因此,正因這種致癌因素,及時接種HPV疫苗,能夠大大降低宮頸癌以及癌前病變的發病率。
而注射了HPV疫苗之後,就能降低HPV感染的風險,繼而削弱了後期患宮頸癌的幾率。
已經有性生活,接種HPV疫苗是否還能有效?
要知道,女性在首次性行為之前,注射HPV疫苗後的預防效果最好,可預防709~90%的宮頸癌出現。
而有些人就會認為,那有了性生活,是否就沒必要接種?
有用,但收益可能會稍差一些!
HPV病毒是一個大家族,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因此性生活的確會增加感染風險,所以首次性行為之前注射疫苗,的確是預防效果更佳。
即便已經有了性生活,同樣也可以注射HPV疫苗,雖然效果可能會打折,但也是聊勝於無,對於沒有感染的HPV亞型,接種疫苗依然有預防作用。
所以,該打還是得打。
當然,HPV疫苗注射並不代表一勞永逸,因為它僅僅只是降低了HPV感染的可能,並不是全面預防宮頸癌。
要知道,癌症的病發生還與年齡、遺傳基因、免疫機能、慢性病等多方面有關。
即便是注射了該疫苗,對於已經有性生活、生育能力的女性而言,也應定期進行相關的防癌篩查。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