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三不要 午後三不急 睡前三不宜 開啟健康模式

不知不覺之中,立秋已經過了。雖然天氣一點沒有要轉涼的意思,依舊是烈日炎炎,但晝夜溫差開始逐漸明顯。所以,立秋後的這段時間里,很適合大家來調理身體,既可以補給夏天人體流失的營養,還能為即將到來的轉涼天氣做准備,正所謂「因天之序」,把握節律。

養生專家的建議是,健康的身體,除了正確的飲食外,還要遵循好的生活習慣。一天的早中晚都要注意,因為剛好對應三個養生關鍵點。掌握好這些養生要訣,強健身體,遠離疾病,健康長壽走起來。

首先是秋季健康養生,早起時的三不要。

1.不要猛起床

在醫院的搶救案例里,很多心血管疾病爆發是在一大清早。為什麼?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血液流速放緩。所以在一早醒來時,如果起床特別快,尤其是老年人,血液驟然回流,出現腦溢血、心髒病等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要比平時更高。

2.不要憋大小便

早上進行大小便,是排出人體代謝垃圾毒素的過程,是給腸道和肝髒減壓,對健康大有裨益。所以,盡量在清晨大小便,排除身體一晚睡眠中代謝的垃圾,使得經氣通暢。可以在起床後喝一杯溫水,有助於潤腸通便。

3.不要不吃早飯

一晚睡眠後,腸胃是空的,所以需要早飯來補充能量,否則就難以應付一早上的工作學習。很多愛美減肥的人群,或是通勤的上班族,常常會選擇不吃早飯,這是不對的。長此以往,會引發低血糖或是胃部的各種疾病。

然後是秋季養生,午飯後的三不急。

1.不要一吃完飯就躺下

剛吃完飯,食物在腸胃尚未完全消化。有些人習慣飯後就午休,這樣會使得腸胃也進入休息,影響消化的效率。所以最後在飯後先適當地做些家務,走動走動,有助於促進消化,養護腸胃,有益於身心健康。

2.不要著急吃水果

秋季前後確實有不少滋補的水果,但是最好別在飯後就急著吃,並不是所有水果都有助於消化,有些甚至會給腸胃造成負擔,造成腹脹積食。所以在飯後,還是要等一段食物消化的時間,再去吃水果,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才是最好的滋補方式。

3.不要不午休

有些人常在在中午經常打游戲刷視頻或是辦其他事,就乾脆不午休了,這樣也不對。午休不宜太長,但更不宜沒有。哪怕只是閉眼放鬆10分鍾,也可以非常有效地為下午的工作學習補充精力,能大大緩解下午時候的疲憊感,提升效率。

最後是秋季養生的睡前3不宜。

1.不要不運動

展開全文

常言說得好:「飯後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是有道理的。晚飯後,花半小時的時間,在戶外走一走,不僅有助於消食,還能強身健體,身心放鬆,遠離疾病。只是不要在飯後做太劇烈的運動,散步、遛狗、跳舞、打球等都行,能讓身體適當出汗即可。

2.不要吃夜宵

在炎熱天氣還未褪去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叫上一幫朋友,半夜聚在一起,燒烤、喝酒、吃零食等等。只是在睡前,這些東西吃多了,對健康害處不小。夜宵是給腸胃肝髒加重負擔,對身體的拖累極大,所以,建議大家在22點後盡量就別再吃東西了。

3.不要過度勞累,保持身心愉悅

在睡覺時,盡量放空思緒,調神靜養,否則滿睡前想太多事,會導致睡眠質量差,甚至失眠。而且,在睡前不要過度勞累,這樣會導致陽氣亢盛、虛耗,傷氣又耗血,對健康有害。

總而言之,在睡前,最重要的就是讓身心放鬆,精神平靜,才能保證睡眠質量,讓身體得到有效的休息。

所以,在夏秋交際時節的養生理念里,睡前最適合做的事,就是泡腳了,因為好處很多。因為入秋養生講究滋陰潤燥,其中腎的養護便是關鍵。人體精氣,主要就是靠腎來供養,在入秋時節,就要注重滋補腎氣,保護腎髒。

而「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所以熱水泡腳,保護足部保暖,就很有助於養腎健康。

熱水泡腳,有助於驅散身體的濕氣,增加身體熱量,體內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強健腎功能。

具體的方式就是,每晚8到10點之間,用40度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鍾,在水中加上一些艾草,功效更加明顯。

艾草即「醫草」,性溫、歸肝、脾、腎經,是中醫的傳統名貴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具有溫經散寒、祛濕暖宮的功效。

但還有一些朋友在泡腳時,或許會感到膝蓋很涼,這就是體內的寒濕正在被排除的表現。而艾草就很適合那些臉色蒼白、手腳冰涼、失眠頭痛和風濕症人群。

只要長期堅持艾草泡腳,就能明顯地感受到身體里升起了一股暖意,通氣血,祛體寒,改善睡眠,緩解關節痛等疾病。

或許還有些朋友,像我一樣,天天都待在空調間里,炎熱天氣里還酷愛冷飲,那艾草的功效或許也不夠了。


作筆記是好習慣,給你新想法

連結筆記